English

治理滇池藻类的新技术

2000-07-03 来源:光明日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赵章元 我有话说

去年世博会期间,滇池里的蓝藻曾疯长得让湖水变成了“绿油漆”。蓝藻今年还会爆发疯长。1999年滇池的水质所有测点均劣于5类,氮、磷污染严重,属重富营养化状态,滇池的总体污染水平有所加重。1999年蓝藻大爆发时,云南省投入4000万元实施紧急措施,试用了机械、药物、水体置换等方法清除蓝藻。但是效果并不明显。

滇池主要污染物是总氮、总磷和COD(化学耗氧量)。这些污染物的来源,首先是生活污水,其次是面源污染(即化肥、土壤等造成的污染),最后才是工业污染,特别是造成滇池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氮和磷,生活污染源占了45—56%,面源污染占33—40%,工业污染源只占10—14%。流入滇池的主要河道有16条,小沟小叉不计其数,流域内农村乡镇大量的生活污水、生活垃圾、菜田农田施肥撒药等等污染物全部随着这些河沟进入了滇池。

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,滇池的治理显得更加迫切。目前,治理藻类泛滥概括起来,大体可归结为物理法、化学法和生物法。靠单一的方法去治理一个极其复杂的水生生态系统,往往得不出理想的效果。应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控制除藻法:一是控制污染源排入,二是调整水环境结构,三是局部应急除藻。这三种措施并重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
昆明世博会期间,北京环水联合体、上海三爱公司和北京新大禹公司采用了一种生物生化的、微生物的和化学的“综合抑藻法”,在滇池草海进行了相对独立的大面积开放性生产试验,经三家治理过的草海水质、水生生物恢复和景观等均一直明显好于喷洒前,且好于往年。即透明度明显提高,藻量明显降低,取得了十分可贵的成果。相比之下,未经治理的外海部分却连续发生了灾害性的蓝藻暴发,失去控制,被当地称为“蓝藻癌症”。

北京环水联合体将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复合成分的生化混合物“环水-355号生化复合抑藻剂”喷洒在水体中。该制剂包括杀藻部分、抑藻部分和絮凝部分。它有以下三大功能:一是杀死藻类并除氮脱磷;二是絮凝沉降和挥发;三是持续抑制其再生。被杀死的藻类沉到湖底,部分被分解成氮气和氨气,从水中释放出来;其余固化到湖底。

该制剂的突出优点是持续抑藻性极强。投放后能调节水体的组分,增强水体的抑藻性能,有效控制其异常繁殖。经数天后可使大型水生植物明显增加,致使水体的抑藻性能更加增强。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,明显改善了生存环境。因此,该方法既能解决蓝藻泛滥的应急问题,又能解决水体长远恢复问题,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